研究生学院
 本站首页 | 工作动态 | 特色成果 | 通知公告 | 理论研究 | 政策文件 | 云端资源 
 
当前位置: 本站首页>>课程思政>>理论研究>>正文
   
   
课程思政“三全育人”格局的构建
2021-09-27 22:08  

王国立 李子晗

牡丹江师范学院

思政课程是发挥课程育人的主渠道。课程思政是对受教育者进行价值塑造、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全教育理念。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不是浅表性的语序调换,而是教育理念的升华。[1]98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目标,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。

一、凝聚课程思政大资源

(一)建设课程思政大队伍,统筹推进全员育人

课程思政要求思政教育要从“专人转向人人”,教师不能“只教书不育德”[2]92,要统筹思政课教师和其他课程的教师资源,建设课程思政大队伍,教育引导全体教师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。围绕课程建立教学团队,围绕团队培育教学能手,围绕教学能手培育优秀教师队伍。构建师德师风长效机制,严格执行师德“一票否决”。建强以“专职为主、兼职为辅、聘职为补”的辅导员队伍并保持队伍相对稳定。加强管理和服务队伍建设,推进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。

(二)加强活动设计,科学规划全过程育人

构建分阶段有重点、逐年级提升的全过程思政教育体系。把握大学生成长规律,抓住各时期重要节点,以主题活动为载体,按照年级设计活动内容;搭建系列活动平台,丰富活动育人载体,全面渗透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、责任意识、诚信品质、文明礼仪和法律素养的养成教育,科学规划不断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。科学设计实践育人体系,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。

(三)加强机制建设,积极促进全方位育人

进一步提升学生管理水平,对学生表现进行全面客观评价,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。严格执行奖助学金评定的相关政策规定,确保评审过程公平、公正、公开。推进“爱心车票”“爱心超市”等公益活动,实现资助育人,让受资助者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,激励青年学生为报效国家而学习。完善学生组织建设与管理,实现组织育人。坚持又红又专、德才兼备的标准选拔培养学生干部,发挥学生各类组织的自我管理、自我监督作用。

二、构建课程思政大体系

(一)遵循思想政治规律,用好课程思政大课堂

引导师生在国际比较中树立“四个正确认识”。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,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,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,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。用好思政课主渠道,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。做到课堂管理有序化、课堂互动参与化、系统理论通俗化、关注社会实践化、教师形象引领化、课堂授业情感化。进一步强化显性思政的价值引领,细化隐性思政的浸润、深化、拓展作用,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。通过推动思政理论课显性育人与其他课程隐性育人相结合,使两者协调同步、相得益彰,真正实现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中全方位、全过程、全员立体化育人。[3]44

(二)遵循教书育人规律,把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

夯实以教学为中心的理念,建设有利于教师工作、生活和成长的人文环境。激励教师领航,践行为人师表。增强教师传道育人意识,发挥行为示范作用,提升社会认知能力,严守纪律规矩底线,守好自己的“责任田”。严格遵守“学术研究无禁区、课堂讲授有纪律、公开言论守规矩”。

(三)遵循学生成长规律,提高课程思政教育能力和水平

建立学生思想动态调研机制。充分了解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,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开展思政教育。创新诚信教育方法,引导大学生自律。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,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氛围。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,健全心理危机筛查、预防和干预机制,构建“学校-学院-班级-宿舍-家庭”五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。丰富第二课堂内容,将思想政治教育寓教于乐。建立“校地、校企、校校”协同育人机制。

三、培育课程思政大品牌

(一)挖掘文化资源,打造红色思政教育品牌

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把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中。黑龙江省教育厅党组书记、厅长赵国刚指出,牡丹江师范学院的《东北抗联精神选讲》已经成为学校的课程思政名片[4],开展“举抗联旗帜、唱抗联歌曲、走抗联道路、讲抗联故事”等主题活动。牡丹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王志浩强调:“革命遗址遗迹本身就是活的教科书,学院依托牡丹江地区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,弘扬传承东北抗联精神,厚植爱国情怀,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、落到实处、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,让师生成为东北抗联精神的坚定传播者、践行者,真正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新格局。”

(二)实施“青年才俊培育计划”,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

举办业余团校、团学干部培训班、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,培养素质过硬,政治可靠的青年学生才俊。开展创新创业教育,促进产教融合,培育双创人才。设置创新创业实践学分,强化学生创新思维,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。多方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实验班,开展“政校企、产学研”合作,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。

(三)探索“互联网+思政”模式,创新网络思政方式方法

创新工作理念,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。建立网上党团旗帜,传播党团组织声音,实现网上联系、网上引导、网上动员、网上互动。创新工作内容,提升网络思政教育引导力。加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,学习运用短、新、活的话语方式传达信息,引导网络舆论。加强网络舆情信息收集、研判和引导,澄清事实真相,驳斥错误观点,加强正面引导。创新工作机制,提升网络思政教育整合力。推进线上线下齐动,增加教育内容,扩大教育效果。

四、结语

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,是新时期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、新举措、新方向[5]5,课程思政“三全育人”的逐步构建,最终达到思政教育的潜移默化、润物无声。


参考文献

[1]张慧,石路.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: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 同体的生成与建构[J].现代教育科学,2021(02):98-104. 

[2]董勇.论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[J].思想政治 教育研究,2018(05):90-92. 

[3]高德毅,宗爱东.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:从战略高度构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体 系 [J].中 国 高 等 教 育,2017(01):43-46. 

[4]亮底色 显特色 提成色 写好课程思政建设的龙江方案 [EB/OL].http://www.moe.gov.cn/jyb_xwfb/moe_ 2082/zl_2020n/2020_zl65/202012/t20201215_505615.ht- ml.

 [5]张大良.课程思政: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[J].中 国 高教研究,2021(01):5-9.

[6]张林影,王钰.课程思政视角下东北抗联精神融入《英汉笔 译》课程教 学 研 究 [J].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(社 会 科 学 版),2021(03):110-112. 

[7]赵丽霞.论师德 与 教 书 育 人[J].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(哲 学社会科学版),2005(04):89-90. 



关闭窗口
 
 


牡丹江师范学院研究生学院 | 版权所有  

地址: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爱民区文化街191号

邮箱:ascmdj@126.com   

邮编:157011